3、軟體確認報告

.品質保證報告(B、C)

可再分為下列幾個項目敘述:

(1)管理層面

A.軟體品質保證組織

強調的是專案管理的重要,以導入ERP這個系統而言成立專案小組專責來負責是有極大的必要的,問題是某些企業內部的員額數量並不允許企業成立一個ERP專案小組,或決策者根本沒有所謂專案管理所需的常識(五大程序( 起始、計畫、執行、控制、結案 )和九大知識領域(整合管理、範疇管理、時間管理、風險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採購管理、成本管理)。

B.軟體品質保證工作項目

1,專責專案小組(Projected Organization) :組成人員專事負責專案的推動,而非調任,專案小組須由一專案經理來負責專案的成敗,有決策及流程掌控的權力,下轄專案組員。也就是說這個專案小組的經理及組員為全時(Full-Time)的推動及執行專案的進行。

2。調派編組而成的專案小組(Matrix Organization): 組成人員為由各部門調派相關人員,組成專案小組,部分小組成員為非全時(Part-Time)來支援專案的推動及執行,而依專案經理及組員涉入的程度由弱至強又分為Weak Matrix,Balanced Matrix,及 Strong Matrix。這樣的組成方式有時甚至連專案經理都是兼任性質。

C.責任分工

人員編組:

(2)技術層面

A.軟體品質確保技術

產品有分通用型因通用,反而不能滿足企業的特殊需求,客製化除大部分通用功能外,可為企業特殊需求做客製化的修改及增減,但缺點是雖可客製化,但往往對某些非特殊需求,軟體商亦歸類為客製化部分,公司也因此付出許多額外的成本及溝通時間。

B.問題回報及更正

有些測試作業錯誤的部分需要時間作修改。

C.採用工具

ERP、SQL server、電腦和網路

D.交付文件

測試報告書

4.型態管理報告(B、C) 5. (1)管理層面

A.軟體型態管理組織

形態管理是針對硬體、軟體、韌體、文件、測量等進行變更管理的過程。當初始狀態、和下一個狀態之間需要變更時,一系列變更的有效狀態的標示,變得很重要。對於一個形態項目修訂歷史之中有效狀態的識別,是形態基準(Configuration Baseline)識別的核心目的[1]。 典型的有效狀態,是指收到一個正式核准的情況,可能是很明確的,或者是默許的 (核准情況可以是個別被標示,或者是僅只表明關聯於一個特定的形態基準)。然而,此核准情況經常被正式公開認可,因此,一個形態基準也可以標示出一個被核准的型態項目,例如: 一個專案計劃已經被簽署執行,這種情境之下,一個已知的形態基準,可以關聯到許多的形態項目。 大體而言,一個形態基準可以是一個單一的工作產品(Work Product),或者是一整套可用來做為邏輯基礎對照的工作產品。一個形態基準也可以被建立為後續選擇活動的基礎(該工作產品符合特定的準則),此活動可以歸因於正式的核准。 相反地,一個專案的形態,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形態基準、形態的情況、以及任何可以蒐集到的度量方法(Metrics)。現行的形態,關聯到現行的情況、現行的形態稽核、現行的度量方法、以及所有形態項目的最新修訂版本。 類似 (但卻不常發生) 的情形,是一個形態基準可以關聯到一個特定專案所有相關的項目,這可以包括此專案內所有項目的全部修訂版本、或僅只是所有項目的最新修訂版本,必須依靠其來龍去脈來判定。

B.軟體型態管理工作項目

功能基準(Functional Baseline): 初始建立的規格、合約等;

分配基準(Allocated Baseline): 一旦需求被核准後的工作產品的狀態;

開發基準(Developmental Baseline): 在開發過程之中的工作產品的狀態;

產品基準(Product Baseline): 包含專案可以發行的內容;

其他基準: 以業主的商業慣例為基礎;

C.責任分工

根據型態管理工作項目之分組,表列各工作項目實際負責之成員。

(2)技術層面

可再分為下列幾個項目說明:

A.變更管理:

項目變更管理是指項目組織為適應項目運行過程中與項目相關的各種因素的變化,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而對項目計劃進行相應的部分變更或全部變更,並按變更後的要求組織項目實施的過程。

B.版本管理

(1)項目範圍變更。

(2)項目進度變更。

(3)費用預算變更。

(4)項目合同變更。

(5)項目人力資源的變更。

C.採用工具

ERP、SQL server、電腦和網路

D.交付文件

測試報告書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